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doc

时间:2023-1-13 作者:791650988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七写信》人教(部编版).docx

习作写信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信的实用意义,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了解信封的写法. 2.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能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学重点: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能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上搜索。

1、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题西林壁,重点学习“岭”“峰”,理解诗意。2. 通过多元思考,体会题西林壁所包含的深刻哲理。3. 自主学习观书有感、登鹳雀楼、登乐游原三首哲理诗,理解并积累四首哲理诗中的千古名句。教学重点:体会题西林壁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四首哲理诗中的千古名句。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享誉世界的名山呢!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庐山的风光。(出示视频:展现庐山不同角度的风光。)欣赏完庐山的风光,谁想来说一说感受?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评价。(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走进古诗所描述的意境中。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各山峰的图片,既让学生对

2、庐山有了一定的了解,又使其对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山貌有一定的体验,为理解“远近高低各不同”做准备,最后将画面定格在西林寺的石壁,自然引到诗题,又有助于学生对诗题的理解。)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感受诗韵1.(出示西林寺壁)庐山风光秀丽,宋朝诗人苏轼也曾慕名前往,并将一首诗题写在西林寺的这块石壁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一起读诗题。2. “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呢?(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题”的意思是题写。3.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把它读准确,读通顺。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你把“岭”和“峰”的后鼻音读得特别准。(板书“岭”、“峰”)谁再来读一读“岭”?教师随机评价。把“岭”和“峰

3、”放回诗句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谁还想来读读这首诗?指名朗读。4.读得字正腔圆,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整首诗。(学生齐读全诗。)(设计意图:通过“西林寺壁”的图片出示,教师的语言引导,降低理解诗题的难度,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重点突破“岭”“峰”的字音,读准古诗的字音,从而能读正确整首诗,初步感受诗韵。)二、品词析句,感悟“不同”1.学生质疑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吗?学生汇报问题,教师随机评价。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苏轼为何不识庐山?(板书“不识庐山?”)2.感受“身在庐山”那么苏轼身在何处?(板书“身”)他是在山中哪些位置观察庐山的?请你在文中把表示位置的字

4、圈出来。学生汇报,教师圈画“横、侧、远、近、高、低”。“横看”是怎样看呢?(老师侧身)现在老师就是一座山,你在山的哪个位置看到我的?(老师正对学生)现在呢?(在山的正面)这就是“横看”。小结:无论苏轼身在山前,身在山侧,身在山的远处,身在山的近处,身在高山,身在低谷,他都身在庐山之中。(板书“在庐山”)3.领略“不同美景”那苏轼在庐山之中看到了哪些景象呢?找出诗句读一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庐山,是岭,侧看庐山,是峰。 “岭”和“峰”是一样的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解发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微课老师是怎么说的?(教师出示微课,学生学习“岭”和“峰”的区别)知道了岭和峰的区别,谁来

5、说一说?出示说话练习:横看庐山, ,侧看庐山, 。这些雄伟壮丽的景色就是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那身在庐山的远处、近处、高山与低谷,看到的景又是怎样的呢?苏轼并没有细说,只告诉我们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有哪些不同的景象呢?(板书“各不同”)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出示填空:站在 处看,庐山 。)预设:站在远处看,庐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 站在近处看,庐山像一位高大的巨人耸立在眼前。 站在高处看,庐山云雾缭绕,隐隐约约。 站在低处看,庐山又高大又险峻,一眼望不到头。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诗句也写下了庐山不同的美!配乐引读诗句:瞧,诗仙李白站在庐山远眺,望见了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初夏,白居易走进庐山上的大林寺,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一代伟人毛主席勇攀庐山高峰,在仙人洞题写道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来到庐山脚下抬头仰望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读着这些描写庐山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师评价。)但是,苏轼仅仅用14个字写尽了它的千姿百态,那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设计意图:从学生质疑引入,提出疑问:为什么诗人不能辨认庐山真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只看到庐山的一丘一壑。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抓一个“身”字,从寻找方位词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