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名校诗歌鉴赏练习(新高考2卷)(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时间:2023-1-17 作者:791650988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名著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名著阅读专项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A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名校诗歌鉴赏练习(新高考2卷)(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名校诗歌鉴赏练习(新高考2卷)(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杨万里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注】盱眙:紧邻淮河,是南宋与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东南第一山:盱眙境内的南山,被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得名。王事:指受朝命接待全国使臣,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十二月,杨万里奉派为金国贺正旦接伴使,此诗即作于北行途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近似白话的语句起笔,却具有点题并唤起读者注意的作用,暗示这里的不平常。B.

2、诗中化用杜甫诗“齐鲁青未了”一句,写中原景象的青翠无边,以此来反衬眼前淮水碧绿浅窄和冷漠无情。C.诗歌尾联颇具画面感,天色渐晚,暮霭重重,诗人浑然不觉,面对隔岸的渔火伤心断肠,让人回味。D.作者用语以白描、不避俚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2.为什么诗歌第二句写第一山“未到负平生”,而结尾登临后又感慨“肠断”?请结合全诗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注】课:阅读。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写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常常会心微笑、流连忘返。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4.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注周天:圆者,周而复始,连绵不断之谓也。渭北:主要指陕西大部。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支颐坐”以动作写孤寂,“枕臂眠”暗示诗人没有上床,而是伏案而眠。B.“再见”句指两次见到太阳运行一周,即两整年,与尾句“第三年”呼应。C.“身去国”与“浔阳来”通过地点的转换,凝练概括了自己被贬的遭遇。D.整首诗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叙述除夜的所做所思是其重点内容。6.这首诗颈联对仗工整,请指出具体是怎样对仗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洗兵马(节选)杜甫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蒲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注】“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奔

5、波,在官军收复长安后随唐肃宗返回长安,后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至洛阳,朝廷平叛的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写下了洗兵马。蒲萄官,汉宫名,这里指唐宣政殿。仙仗,皇帝的仪仗。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将士们的努力下,一些失地得到光复,捷报晚上传来,清晨就立即向朝廷禀报。B.虽然黄河宽广,但听说“一苇”便可渡过,官军有破竹之势,叛军覆灭是必然的。C.“独任朔方无限功”赞扬了朔方节度使的功绩,表达了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有关。D.“清海岱”意为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但诗人常常想起御驾经过“崆峒”。8.杜甫的洗兵马节选部分与他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在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暮春陆游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注】开编:打开书。曩(nng):以往,从前。曩岁:往年。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C.全诗构思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