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云和雾》第1课时教案(定稿).doc

时间:2022-10-29 作者:791650988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优秀课件].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郑州外国语学校 李丽兰,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观察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出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和直接热源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因。2,

《武进区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云和雾》第1课时教案(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进区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云和雾》第1课时教案(定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上搜索。

武进区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9课《我们的大脑》第1课时教案(定稿).doc

实验小学 科学 学科集体备课纸周次上课时间总课时数备课组五年级科学单 元第五单元课 题19.我们的大脑主备人执教者班 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体验观察和阅读资料,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结构质量位置软硬程度等基本情况。2.通过游戏体验,初,

1、实验小学 科学 学科集体备课纸周次_上课时间_总课时数_备课组五年级科学单 元第四单元课 题13.云和雾主备人执教者班 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2.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3.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重点与难点】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火柴,冰袋,量筒学生分组材料:量筒,温水,冷水,线香,冰袋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板书:云、雾,提问:你能说出含有云和雾的四字词语吗?(云雾缭绕,云山雾海。

2、、腾云驾雾、云开雾散)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有云和雾的词语,看来,云和雾之间一定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谁能来试着说说看,云和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3.学生尝试回答。4.师谈话:好的,那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你能分辨一下哪个是云,哪个是雾吗?播放一段视频:云和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云和雾(掲题)【设计意图:通过组词聚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产生分歧,并在分辨云和雾的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二)提供材料,实验验证过渡:那么你仔细回想一下,你一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雾?在雾中行走时,你观察到过什么现象?1.生回答:早上上学时衣服湿漉漉。感觉空气湿润。头发上有水珠2.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3、那么,根据这些现象,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推测出,雾是由什么形成的吗?(小组讨论)3.学生讨论,汇报:由水珠形成的。由小水滴形成,特别小。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小水珠(小冰晶)。4.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模拟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好吗?请看大屏幕。5. 播放微视频。6.问: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这个实验的步骤?7.学生回答。8.师:那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线香在筒内保持五秒左右,注意安全。9.师: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材料,老师提示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再用一个筒,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刚刚步骤,仔细观察筒内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实验吧!10. 学生分组实验。11. 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想?12. 学生回答并小结:用温水的筒内很快出现雾,冷水的筒内现象不明显。13. 为什么用温水的效果好?(太阳照射到水变成水蒸气也是热的)你能推测出雾的形成原因了吗?14. 教师总结:PPT空气中水蒸气小水珠(箭头上,遇冷,下,凝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天的经历,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可以猜测雾的形成,接下来用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测。利用实验室里简单的材料,将大自然的现象搬到课堂中,直观形象,可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3。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