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时间:2020-8-8 作者:791650988

四川省遂宁市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四川省,遂宁市,莲山课件.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关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 为地球提供能量能源

C. 分布受纬度、海拔等因素影响 D. 诱发太阳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A正确;

B.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B正确;

C.纬度、海拔等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C正确;

D.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变化,不是太阳辐射所诱发的,D不正确。

故选D。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②太阳黑子的增多

③地球水面的减小④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①正确;太阳黑子数量、地球水面大小对地球大气成分没有影响,②③错误;矿物燃料的使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④正确。故选B。

【点睛】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应从人为排放的增多和自然吸收的减少两方面切入分析。

下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3. 数字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岩浆

4. 如果数字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3的箭头②、③代表的是(     )

A. 上升冷却凝固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

【答案】3. D    4.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据此结合图示可以判断1为岩浆,2为岩浆岩,34为沉积岩或变质岩。(2)指向沉积岩的为外力作用。

3题详解】

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据此结合图示可以判断1为岩浆,2为岩浆岩,34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4题详解】

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故如果数字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沉积岩的为外力作用,选B。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 背斜 B. 褶皱 C. 向斜 D. 断层

6. 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若该地打算修一条穿越南北向的隧道,最合适的地区是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D    6. C    7. C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由图形可知,图中乙处岩层发生断裂错位,属于断层构造,选项D正确。

6题详解】

背斜储油向斜蓄水,所以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构造属于背斜构造,在甲、乙、丙、丁四个选项中,只有丙处为背斜的顶部,开采油气最适合,选项C正确。

7题详解】

穿山隧道宜选择在背斜构造处,主要原因为岩石相对疏松,易施工,工程量小;岩层呈拱形构造,工程坚固;隧道内不易蓄水,选项C正确;甲处为向斜构造,岩石坚硬,不易施工,因岩层向内倾斜,容易蓄水,选项A错;乙处是断层构造,岩层断裂错动,易出现安全事故,选项B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构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9.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M相对两侧岩体做上升运动,属于断层中的地垒,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9题详解】

庐山、华山、泰山都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而喜马拉雅山属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1. 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变化 B. 水分变化

C.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D.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A. 差异性和整体性 B. 差异性和相同性

C. 独立性和整体性 D. 个体性和整体性

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福建省,龙岩市,莲山课件.

【答案】10. B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由热带雨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到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变化,是由于纬度的差异产生的热量变化所导致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

11题详解】

图中从C到D的距海距离越来越远,其自然景观依次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水分变化是形成该方向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

12题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整体性和差异性两个基本特征。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水热状况差异导致的。

1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海洋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阴天多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而晚上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故阴天昼夜温差较晴天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图为“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体现的是

A.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15. 自然带②→④→⑤变化的基础是

A. 海拔 B. 热量 C. 水分 D. 洋流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是随着纬度变化,自然带类型更替,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规律,A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随着经度变化自然带更替,B错。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自然带更替,C错。非地带性是局地小范围内特征,D错。

15题详解】

自然带②→④→⑤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是水分,C对。海拔是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热量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变化基础,B错。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影响,属于非地带性因素,D错。

II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____。

【答案】    (1).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 温带草原带    (3). 温带荒漠带    (4). 干湿度地带    (5). 水分条件    (6). 温度条件    (7). 中纬度    (8). 温带季风气候    (9). 温带草原    (10). 耐干旱、善奔跑

【解析】

【详解】(1)从40°N由大陆东岸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过度。A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草原带,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

1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光照图中EF线是__________。(晨线、昏线)

2)太阳光照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a、b、c、d中的__________。这一天,地球处在公转轨道靠近__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3)A.B.D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_________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点。

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 此后一个月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答案】    (1). 晨线    (2). 冬至    (3). d    (4). 近日点    (5). 相等    (6). DAB    (7). 11:20    (8). 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9). 昼短夜长且昼变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规律,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分析能力。

【详解】(1)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EF上的点即将进入白昼,故EF为晨线。

(2)由“太阳光照图”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线示意图”中的d点。冬至日这一天,太阳接近近日点。

(3)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故A、B、D三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在只考虑纬度因素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由“太阳光照图”可知,A、B、D三点纬度值大小关系为D<A<B,故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D、A、B。

(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H点的地方时为8时,经度为70°E。北京时间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120°E经线与70°E经线相差50°,时间相差200分钟,即3小时20分;根据“东早西晚,早加晚减”计算得,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1时20分,故此时北京时间为11时20分。

5)由小题(1)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判断,此日过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故北京的昼夜状况为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18.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

2)乙图中字母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高山针叶林带,将其按照从①到④的顺序排序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2)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3)该坡基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三大自然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综合思维等。

【详解】(1)甲图中沿40°N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水分差异明显,导致了该变化的出现,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该景观变化是由于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所产生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乙图中,由①到④的海拔逐渐下际,水热条件越来越好。根据水热状况判断,①到④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3)读乙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海拔较北坡低,南坡山麓与山顶的相对高度大,即海拔差异大;且南坡为向阳坡热量充足,气温较高。因此,珠穆朗玛峰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

青海省西宁市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青海省,西宁市,莲山课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