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时间:2020-6-9 作者:791650988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山东,济宁市,莲山课件.

济宁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城差异,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散肩大拱、桥面平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河谷宽度    B. 河流水量    C. 人口密度    D. 交通方式

2. 我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注意题中信息“我国传统”,意思是受自然条件限制明显、改造自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我国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为南船北马(南方河网密布,水运方便,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陆运方便),陡拱桥为了适应内河航运,桥洞高,利于船只通行,桥面上大多数为步行通道;而直拱桥主要是为了沟通河流两岸,便于车马在桥面通行,D正确。而河流宽度、河流水量、人口密度与拱桥形态关系较小,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陡拱桥以便于船只通行为主要目的,长江三角洲发展历史久远,历史时期经济发达,河网密布,内河航运繁忙,所以,陡拱桥分布较多,C正确。四地中,四川盆地、华北平原河网较稀疏,珠三角地区历史上人口较稀少、交通需求较低,ABD错误。故选C。

区域重心是衡量某种属性在区域总体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可表示分布的总趋势和中心区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重心也发生了明显移动,下图示意1978-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重心时空格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造成我国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B. 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C.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D. 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地区差异

4. 伴随着劳动力重心移动,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

A. 农村老龄化加剧    B. 土地撂荒现象增多

C. 农业现代化趋缓    D. 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北方机械化发展水平高于南方,A错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导致第一产业人口比重下降、二三产业人口比重上升,B正确。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关联不大,C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地区差异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关联不大,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劳动力重心向西、北移动,结合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可知,伴随着经济水与城市化水平提高,城乡经济收入差异明显,吸引着大批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迁移,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加剧,A正确。另外,伴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耕地面积减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小,土地撂荒现象减缓,但是土地利用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人均耕地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农业产出,必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单产,BCD错误。故选A。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图分别示意我国某城市土地城乡利用在水平图(左图)和垂直方向上分布状况图(右图)(图中“城”指城市建成区,“乡”指村落、农田、林地等建成区之外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影响向该城市城乡空间分布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B. 地形    C. 土壤    D. 资源

6. 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B. 植被覆盖率下降快

C. 地下空间利用单一    D. 郊区城镇化发展快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中城乡水平方向上分布状况来看,城市空间形态呈现组团状,分散分布,很有可能是受地形阻隔,没办法集中连片发展。故选B。

【6题详解】

由于受地形限制,城市发展空间较小,所以该城市向垂直方向发展,高楼林立、地下空间利用充分;由图可知,在垂直方向上城市在低海拔处,乡村在高海拔,城市的发展为垂直方向上进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大;该时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期,郊区城市化发展较慢。故选A。

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果,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河理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

A. 植被覆盖率降低    B. 湿地面积减少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年降水量增加

8. 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A. 年径流量增多    B. 含沙量下降

C. 河水流速变慢    D. 下游枯水期延长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河狸坝可以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相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故生物多样性增加;由图中的河狸坝形状和材料可以推测,其筑巢的河段一般都是小支流,蓄水量较小,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忽略。故选C。

【8题详解】

河狸大量捕杀,河狸坝就会消失,其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消失,故河流旱涝加剧,D正确。年径流量、含沙量、河水流速受其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土壤种子库是指土壤内部及其表面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总和,来源于地表植被,植物群落对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及空间分布有着直接影响。下图示意川西山区采集到的5个自然边坡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图中坡位是指坡面所处的地貌部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研究发现同一边坡下坡位的种子库密度普遍高于中、上坡位,其原因有

①下坡位土壤含水量、养分相对较高 ②下坡位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性好

③下坡位植被发育相对较好,繁殖能力较强 ④种子传播后被流水冲刷到下坡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推测图中戊地与其他四地种子库密度分布坡位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 放牧导致中、下坡位植被退化    B. 人类对下坡位植被保护好

C. 退耕还林使上坡位植被丰富    D. 城市建设导致中、下坡位植被退化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下坡位土壤蒸发较小,土壤含水量、养分相对较高,所以植被发育相对较好,繁殖能力较强,所以土壤种子库密度较高;此外种子传播后被流水冲刷到下坡位堆积也会导致下坡位土壤种子库密度较高;而在同一边坡,海拔越高,植被覆盖率越小(自然状态下),光照越充足、空气流动性越好;故选D。

【10题详解】

戊坡上、中、下坡位种子库密度都明显较小,尤其是是中、下坡位异常更严重,应该是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所致,结合该区域位置是川西高原,畜牧业发达,放牧所致的可能性更大。川西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城市建设首先选择地形平坦的谷地或平原。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下图示意1962~201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吉林省西北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都地区多出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自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 ② 海陆位置 ③ 地形状况    ④植被覆盖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吉林省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日照时数相差仅5.2%, 但是平均气温相差4O℃左右,与冬、夏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昼夜温差    C. 昼夜长短    D. 季风环流

13. 近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酸雨强度减轻    C. 森林覆盖率提高    D. 大气污染减轻

【答案】11. A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日照时数多;吉林西北部距海较远,晴天更多,有效日照时数更长;吉林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日照时间较少;夏季两个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差不多。故选A。

【12题详解】

昼夜温差与年较差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正确。冬季纬度越高昼夜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离冬季风源地近,导致温度越低;夏季纬度高昼越长,再加上受温暖的东南季风影响,温度较高。故选B。

【13题详解】

注意题干信息“冬季尤为显著”,表明该要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该要素能在冬季影响到太阳有效辐射量。全球气候变暖、森林覆盖率无明显季节性变化,AC错误。酸雨强度对太阳辐射影响小,B错误。吉林冬季气温寒冷,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角度,污染严重,集中取暖可以大大缓解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能见度,增加日照时数,D正确。故选D。

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河口附近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该河流经过了从山前泥石流通道、到间歇性山区河流、再到现代平缓辫状河流的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T3、T4 阶地形成时,该河流

A. 侵蚀作用强,持续沉积    B. 侵蚀作用强,间歇沉积

C. 侵蚀作用弱,间歇沉积    D. 侵蚀作用弱,持续沉积

15. 与T3、T4阶地比较,图中T2阶地形成时

A. 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B. 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

C. 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 沉积物分选磨圆变差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T3、T4阶地相对高度较大,故其形成过程中河流侵蚀作用较强。T3、T4阶地分属两级阶地,地壳变化与阶地升降的关系: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平坦面→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新阶地→在每一阶地形成时期,地壳较稳定→可推测该地地壳应是间歇性抬升,而不可能是持续抬升,所以河流表面砂砾石沉积表现为间歇沉积。故选B。

【15题详解】

T2时期出现要明显晚于T3、T4时期,越到后期该处河流越平缓,由侵蚀为主变为沉积为主,A错误。从沉积物颗粒来看,变成粉细砂岩,也说明此时期,该河段沉积作用增强,B错误,C正确。读图可知,沉积物分选磨圆变好,D错误。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大城市或城市群而形成,是世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产生中心之一,对全球或国家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数量和等级是该国科技实力的直接反映。图1示意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分100强分布(2017年), 综合评分是从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四个维度25项指标所占权重的综合测算;图2示意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的综合评分与部分指标排名。

 

(1)说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分布格局。

(2)下表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不同成长路径中的两种类型,完成下表。

 

(3)简述上海市提升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等级的主要途径。

【答案】(1)高度集中在美国、西欧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或区域内部,则高度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城市群。

(2)区位的比较优势: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科技实力强)

(3)继续加大投入,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力度;依托大城市和城市群,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科技创新中心的区位优势、提升科创中心等级的措施等知识点。

【详解】(1)该题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可从分布疏密程度、集中分布区、与地理事物的关系等方面来描述。读图可知,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试题,山东,潍坊市,莲山课件.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分布在美国、西欧和亚洲东部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此外在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也有分布。其次,在国家和区域内部,则集中分布在大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比如:美国西部、美国东北部、西欧、我国东部。

(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区域知识对比分析。结合两个城市的成长路径,对比区域差异可知,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该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优势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硅谷位于美国西部,美国属于发达国家,该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优势是: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科研力量雄厚,技术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

(3)参照“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的综合评分与部分指标排名”可知,上海市要提升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等级,需要发展劣势,保持优势。结合学校排位指标可知,需要继续加大投人,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结合产业排位现状可知,需要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力度;结合“高端职位供给”“宜居和生活质量”排位可知,需要进一步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东北航道是北极航道中的一支,指从西欧和北欧的港口出发,经过俄罗斯北部边缘海,绕白令海峡到达北太平洋。东北航道大大缩短了从西欧到东亚的运输距离,但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东北航道利用率不高,且发展缓慢。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持续消融,使得俄罗斯东北航道限制性降低,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东北航道建设。2017年,中俄共同提出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计划,意在合作开发建设东北航道及其周边地区。下图示意俄罗斯东北航道上港口的位置及相关区域环境。

 

(1)分析制约俄罗斯东北航道沿线港口发展的地理条件。

(2)季克西港原为拥有机场的军港,随着东北航道的建设,有专家建议将季克西港打造成东北航道的服务中心和货物中转集散中心,试推测理由。

(3)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简述“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促进我国东北地区振兴的意义。

【答案】(1)气候寒冷,结冰期长且浮冰多,通航时间短;人口,城镇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距离内陆货源地较远,且内河航道结冰期长,海陆联运受限制;港口基础设施落后,且建设与维护成本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通航总量相对较大,船舶补给需求量大;靠近救援中心,有较好的监测、搜救能力;靠近河口,有内河航运与铁路连接,物资中转需求潜力大;可利用原军港的基础,利于后续建设。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为我国东北地区与欧洲之间货物运输提供一条安全 短距离航线;与陆上运输相比,降低我国东北地区与欧洲之间货物的运输成本。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了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影响交通和物流集散中心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读图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可知,俄罗斯东北航线各港口所处纬度位置高,冬季气温低,海洋结冰期长,航道封冻期长,可通航时间短。而社会经济条件则从俄罗斯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布局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由于气候寒冷,俄罗斯北部沿海地区,人口稀少,城市稀少,基础设施落后,港口建设、发展、维护都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缺乏城市依托。此外,示意图显示俄罗斯主要铁路干线集中在西部的东欧平原和南部气候温暖的地方,北方地区少,且北方沿海地区距离货源地和俄罗斯主要陆上油气资源远,而几条自南向北流的河流又因为结冰期长,航运条件差,难以发挥江海联运的优势。

(2)读图结合通航量的图例可知,季克西的通航总量相对较大,船舶补给需求量大;靠近“季克西救援中心” 有较好的监测、搜救能力,能为海上航行提供更为快速、高质量的服务。有内河航运与中部的货源地相连,且即将建设一条铁路与南部的铁路干线相连,可进行联运,导致季克西物资中转需求潜力大。此外,季克西原为军港,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所以后续的改建工程量较小。

(3)由题干“东北航道大大缩短了从西欧到东亚的运输距离”可知,“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我国东北地区与欧洲之间货物运输提供一条安全的短距离航线;由于海运运量大,运费低,所以与陆上运输相比,“冰上丝绸之路”降低我国东北地区与欧洲之间货物的运输成本。

【点睛】港口的主要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结冰与否;泥沙淤积是否严重;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便于修筑港口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 兴衰);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 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一一湖泊景观。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 水面蒸发量可高达3000~4000mm.图1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2示意南湖湖水和南湖北岸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

 (1)说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和判断依据。

(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

(3) 图中沙丘下适当位置,绘制地下水水位线,并表示出地下水流动方向。

【答案】(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水位;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

(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

(3)绘图如下: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以及区域水循环的动态平衡。

【详解】(1)读图1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读图2可知,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湖水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的变化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补给。

(2)由题干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000~4000mm)远大于降水量(100mm),而由题干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

(3)由题可知,该处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面,并在两者交界处平滑过渡,表示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箭头应为沙丘指向湖泊。如图: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史料记载,辽河的主河道入海口有不断西迁的过程,1909年前辽河水曾经大辽河入海;后因洪水,大部分河水改经现辽河入海;1958年人们修建水利工程将流向大辽河的河汊封闭,上游河水全部流向现辽河。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水向上爬升,流速较慢;落潮时流速比涨潮时大的多。辽河口的潮间带景观独特,除了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还有一种潮汐造就的美景-“潮汐树”。“潮汐树”是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成规模、可观赏的“潮汐树”景观目前仅存在于辽河口一带。近年来油井钻台和渔业养殖不断蚕食着河口的潮滩。图1示意辽河口海岸线的变迁状况。图2为辽河口的“潮汐树”景观。

 

(1)分析该地潮滩形成的自然原因及1945-1979年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2)简述“潮汐树” 形成过程。

(3)请就该地区“潮汐树”景观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河流含沙量较大;地势低平,河水流速缓慢;喇叭状入海口,潮汐顶托作用强。人类修建水利设施,导致辽河入海水量变大,泥沙淤积增多。

(2)落潮时水的流速大,侵蚀能力强,滩面的水流在地势较低处冲刷出一道道潮沟;越靠近海面,汇集的水量越多,流速越快,侵蚀能力越强,冲出的潮沟越宽越深;盐地碱蓬加固潮沟岸,稳定了潮汐冲刷出来的潮沟系统。

(3)建立保护区,禁止海产品养殖;禁止填海造地;在油田钻井等活动中注意保护生态、地貌景观。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详解】(1)由题可知,潮滩是属于河流入海口的堆积地貌,所以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为河流搬运大量的河沙到入海口,由于该处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再加上喇叭状入海口的形态,导致该处潮汐的顶托作用强,导致河沙在入海口大量沉积,形成潮滩。而1945-1979年短期内增长快主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由题干“1958年人们修建水利工程将流向大辽河的河汊封闭,上游河水全部流向现辽河”可知,由于人类修建水利设施,导致辽河入海水量变大,河流携带了更多的河沙到入海口,所以该处泥沙淤积增多,潮滩增长快。

(2)由题干可知,潮汐树是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的,潮沟的形成机理又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结合该处的地理环境可知,其形成主要是由潮水在海滩上冲刷而成。其形状特征是“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加之“落潮时流速比涨潮时大的多”,则表明侵蚀作用主要是落潮时的潮水,因为其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滩面的水流在地势较低处冲刷出一道道潮沟,并由于越靠近海面,水量越大,流速越快,侵蚀能力越强,潮沟越宽越深。由于该地的盐地碱蓬发育良好,植被有效的遏制了潮水的进一步侵蚀,加固了潮沟两岸,稳定了潮汐冲刷出来的潮沟系统。

(3)由题干“近年来油井钻台和渔业养殖不断蚕食着河口的潮滩”可知,当地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潮汐树的形成环境产生了影响。对照原因找措施,可得具体的保护措施为:建立保护区,禁止渔业养殖;在油田钻井等活动中注意保护生态、地貌景观;此外,禁止填海造地,保护海岸带的稳定生态系统也显得尤为重要。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地理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地理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地理二模试题,山东,潍坊市,莲山课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