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19学年高二语文4月份月考试题(答案)

时间:2020-4-15 作者:791650988

青海省西宁市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承担者,生态文明的主体承担者是“公共人”与“生态人”组合而成的“生态公民”。

所谓公共人是指在公共领域中受公共精神驱动,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维护公共利益的行动者。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生态公民强烈主张生态资源合理公正的配置,损害生态环境必须受到相应惩罚,利益受损者应给予相应补偿。其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权利观念。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利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决策,纠正不合法的环境行为。再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合作观念。对于公共领域而言,公共产品是群体互动的产物。生态公民必须在复杂公共关系中不断地与其他行动者产生联系,才能持续性地再生产生态公共产品。

生态人是指以追求人的生态性存在作为目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行为准则,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作为生态人,生态公民首先具有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精神上的自觉追求,最终外化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在生态道德的指引下,生态公民无论身在何处,有没有外界监督,他们都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损害自然环境。其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理性意识,主动反省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伤害,自觉选择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可以使生态公民摆脱人类物质需求欲望的束缚,摒弃“自私、贪婪”本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再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感恩意识,总是怀着感激之情善待自然万物。由于自然界对人类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馈赠,生态公民对自然生态具有浓厚的敬重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最终汇聚成一股捍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

生态危机一方面可以归结为公共资源的破坏,因而需要公共人在场以保护公共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归结为生态道德的滑坡,因而需要生态人出场以重塑生态精神。公共人在伸张公共资源分配正义的过程中提升了生态道德意识,并逐渐具有生态人的品质;而生态人在遵循生态道德规范行事的过程中提高了生态正义观念,并逐渐具有公共人的气质。只有培育兼具“公共人”与“生态人”两种品质的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能真正到来。

(摘编自李波于水《生态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的生态正义观体现在享有生态权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生态责任。

B. 通过言行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制定环保法规,是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利的主要方式。

C. 生态公民具有敬重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直接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D.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化解生态危机,既需要加强公共资源保护也需要重塑生态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从公共人的角度论述生态公民应有生态正义、生态权利和生态合作观念。

B. 第三段论述了道德、理性和感恩三种意识对于塑造公民个体生态精神的价值。

C. 文章条分缕析,逐层递进,论证生态公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D. 文章在阐释生态公民的两种品质时,都是先界定概念内涵,然后做特征分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公民应有生态合作观念,主要是因为在参与生态公共事务时个体力量太弱小。

B. 生态公民兼具“公共人”“生态人”两种品质,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C. 如果某人能在生活中遵循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人。

D. 如果培育生态公民时意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

【答案】1. D    2. C    3.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局长的乳名

局长是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县政府工作的,由于工作出色,没几年就被任命当上了局长。

局长有个乳名叫粪蛋。局长生在农村,从小到大都是被长辈叫着乳名长大的,很亲切、很自然。局长有大名,而且还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自从进城工作以后,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都是称呼他的大名和官衔过来的,挺文雅,挺自豪,没人知道他的乳名。

一日,局长乡下的父母来城里看望他,门卫一听是局长双亲,忙让进大院,指着会议室说:“局里召开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会议,我们局长正在讲话,要不您二老等一会?”局长父亲说:“这讲话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结束,俺老两口还有几十公里的路要往回赶呢,不行,我还是现在就把他叫出来交待几句话。”门卫无奈只好由着他去。

局长父母半推开会议室的门,见局长的手正做刀状向下用力砍去,说:“以后谁不注意文明用语,有损机关形象,我就要严肃处理他!”局长父亲等局长这句话刚讲完就忙叫道:“粪蛋,你出来一下。”局长一怔甩脸向门口看去,见是父亲手拽着拉手,头向里探着,正叫自己的乳名。局长的脸立刻胀得通红。他转过脸想继续讲话不搭理他们,局长的母亲开口说:“粪蛋,你爸叫你你没听见?”这时,全会议室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大家这才知道局长有个乳名叫粪蛋。局长十分恼火地一下子站了起来,不料,由于起立用劲过猛,大腿碰到桌子,茶杯盖儿弹了起来又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张秘书,你马上把这两位老同志带到我办公室。”立刻,全场鸦雀无声,秩序井然。

局长草草结束讲话虎着脸来到办公室,说:“你们咋来了?”局长父亲说:“咋这种口气哩?你几个月都没回家,我和你妈来看你也错了?”局长说:“那你也不能当着那么多人叫我的乳名吧?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局长父亲反问说:“咋了,当了局长就不让叫粪蛋了,不让叫粪蛋那让叫啥?”局长说:“叫啥?你在家叫我粪堆、粪叉、驴蛋、狗蛋都行,可就在这儿不行,这是局机关,你要顾及我的身份,你得称我唐局长,唐红刚局长,这叫文明,是维护我的尊严,懂吗?”局长父亲气的胡子一抖一抖地,喘着粗气说:“好你个孬种,把我和你妈当同志不说,还教训起我来了。你记住,在我们这,你永远是粪蛋、粪蛋、粪蛋!”说完把带给局长的东西一摔,拉起老伴回了老家。

局长父亲回到家就病了,乡亲们了解到病因后,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局长闻听父亲气出了病,赶忙回去看望。一进村,那些眼明的、有求局长办事的,都客客气气地说:“局长回来了”,“唐局长来了”,而原先见了局长亲切地称他“粪蛋”的长辈们,现在碰到局长却都斜着眼说:“唐红刚局长您来了!”臊的局长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到家里,局长蹲在病歪歪的父亲床前,哽咽着说:“爹,粪蛋来看您老来了!”说完,一阵难过,眼泪掉了下来。局长父亲拉过局长的手叹口气说:“粪蛋,好儿子,你管了百十号人,也不易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两段的概括介绍,平淡而朴素,不动声色,表明局长前段人生的路途非常顺利,而乳名的“自然”与大名的“自豪”,却暗含了父子冲突的可能。

B. 会议室的人们捧腹大笑,表明单位职工对局长有这样难听的乳名感到意外和惊奇,衬托出唐局长的尴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局长起立时摔碎杯盖的细节描写,巧妙而精准地表现了局长在这种环境下的惊慌、尴尬和愤怒的复杂心情。

D. 局长对父亲的称谓有“老同志”,“你”,最后才喊的是“爹”,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局长感情和认识的细微变化。

5. 小说中多处写到唐局长提及“文明”一词,而局长父亲却在公众场合称呼儿子不那么文雅的乳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从小说情节结构和主题两个角度做简要分析。

6. 有人认为如果小说结尾父亲改称儿子“红刚”,和解的意味会更明确,小说的意蕴会更深远,你认为呢?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答案】4. C    5.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第三、四、五段儿子提到“创建文明单位,使用文明术语,提倡文明称谓”与父亲对文明的内涵理解体会不同,造成父子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结构)②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小说通过对局长恼火、害臊、与父亲和解的描述,前后形成对比,表达了文明与尊老孝亲、不忘根本等传统道德并不冲突,而应该融通一体的主题。(主题)

6. 答案一,不认可此种说法。①小说标题是“局长的乳名”,结尾儿子和父亲共同认可的还是“粪蛋”这个乳名,如此相互呼应,圆融自然。(结构手法)②父亲对儿子是有歉意的,但是文化和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如果让父亲突然称呼儿子“红刚”,会很突兀,不真实,不符合父亲的性格。(人物性格)③为了所谓深远,而违背真实的原则,是不合适的。何况小说的主旨,正在于表现文明与尊老孝亲,不忘根本等传统道德是融通一体的。(主旨)

答案二,认可此种说法。①小说结尾儿子自称“粪蛋”这个乳名,只是在乡亲压力下的暂时屈服和对生病的父亲感情上的迁就照顾,儿子并没有认可在公众场合叫乳名是文明的。(情节)②父亲对儿子是有歉意的,儿子的看望使他感到了温暖,这种情景下父亲称呼儿子“红刚”,不突兀,很真实,符合父亲爱儿子更要面子的性格。(人物性格)③父子之间相互让步,并不违背真实的原则。切合文明与尊老孝亲等传统道德融通一体的主旨,更蕴含着亲人之间“和为贵”的意蕴。(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7. 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 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 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 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 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 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 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1)事实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D    8. A

9.     (1). 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2). 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

B.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组:羁押

D. 沛公然其计 然:同意

11.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 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 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以沛公言报项王

12.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B. 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C. 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D. 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2)适逢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 ,在夜里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参考译文:

大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刘邦)的军队就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白车驾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轵道,亭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北。轵音zhǐ〈纸〉)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他,这么做不吉祥。”于是把秦王交给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是要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 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15. 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A    15. “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答案】    (1). 出师一表真名世,    (2). 千载谁堪伯仲间!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4). 隔叶黄鹂空好音    (5). 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 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答案】17. B    18. D    19. 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过去有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什么营养,________________。其实,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为优良的保健蔬菜。除食用价值以外,____________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为有效之利尿药竹笋含脂防、淀粉很少,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2). 竹笋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3). 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发火,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样做,父母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会使孩子走入歧途。反之,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就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控制情绪,并不是要父母压抑或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教养行为。父母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就一定要把全部精力用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上。

对孩子发火不一定会使孩子走入歧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2). ③不是把全部精力用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上就能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22.阅读下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眼光成就富有

托尔斯泰曾说:“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由光明和黑暗构成的。”我们的眼光决定着我们看懂的变化是光明还是黑暗。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人们趋向于用一个特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得到的的是否符合“富有”这一标准。殊不知,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并非所得,而是尚未拥有;能成就富有的,并非标准,而是眼光。

眼光提供多元角度来看待富有。有人把“富有”仅仅局限于物质,从而追求金钱上的满足,将金钱上的不断得到看作为富有,从而让利吞噬自己,精神匮乏地陷入泥沼。这显然没有成就富有。张爱玲作为名门闺秀,没有选择用金钱打扮自己,而是选择读书。她不沉浸于自己生来就得到的物质生活,而是不断追求尚未拥有的文学素养。她用多元眼光看待富有,从而跳出物质富有的泥沼,成就了精神富有。若你生来贫困,那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你尚未拥有的,在这点上,你便是富有的。抛去既定标准,用多元眼光看待富有。

眼光让我们拥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从而成就富有。有人因为自己所得许多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足够富有,从而丧失了人生志向,便也不算的上是精神富有,而有人却将眼光放远,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在追求中成就了富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滴滴打车CEO程维原本是阿里巴巴的高级职员,他本可以依靠每月不低的薪酬生活,但却选择创业,成就自己的事业。他讲打车软件从不被看好到打入海内外市场,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他看到自己尚未拥有的眼光,他的人生价值也将随打车软件的空白而空白。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当你处在一个局促的格局中时,将眼光放远,专注于那许许多多尚未得到的,尽量撑大自己的格局,切莫做井底之蛙;当你已经达到某个“富有”的标准时,将眼光放远,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未完成,还有什么要追求,从而不留遗憾。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眼光让我们客观地看待所得和所失,“富有”不在于得到多少,在于你得到的是否满足了你最长远的眼光。

人生是一本只能翻阅一次的书,不应草草翻过,而要用眼光细细品味,研究出深远的价值,成就出它的富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