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20-5-25 作者:791650988

浙江金华市武义县三中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江金华市武义县三中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高三语文4月模拟试卷,莲山课件.

2019一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5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 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B. 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C. 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D.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B. 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C. 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

D. 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 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C. 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 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材料一

全域旅游是什么?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简单点说,就是处处可游的“大旅游”。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域的图景日渐清晰。“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选择“旅游+”,使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较好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旅游+”的产业融合,将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当然,转向全域旅游,不能误认为是处处建景点、处处建宾馆饭店、处处建游乐设施、处处建旅游综合体,盲目开发只会破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也不意味着要放弃景点景区,而是要搞得更好,更加科学、更显品质、更有特色。“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每一位游客都希望有个诗意的出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全域发力,让人们感受到快乐、幸福和有尊严,旅游产业才更有生命力。

(摘自商旸《旅游升级需要“全域”发力》,《人民日报》2017年5月3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做出部署,就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意义等,新华社记者22日采访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

李金早表示,随着旅游消费不断升级,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旅游业综合管理滞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

李金早说,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新提升。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旅游业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摘自齐中熙、叶吴鸣《推动全城旅游进一步发展》,《光明日报》2018年3月23日)

材料四

网络订票遭遇捆绑,网络订房被无故取消,网络订车被中途倒客……这些都是消费者选择线上旅游产品时会遇到的不合理待遇。近年来,线上旅游因便捷快速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但也因为经营主体复杂、维权追溯渠道不畅成为旅游乱象集中的重灾区。

5月下旬,按照云南省进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有关决策部署,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旅游购物场所集中整治行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工商部门重拳出击,紧盯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霸王条款”、刷单炒信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摘自朱丹《云南:全面规范线上旅游》,《云南日报》2018年6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旅游行业必须转型升级,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则是其发展的方向,但是全域旅游不等同于全域范围内处处建景点、宾馆和游乐设施。

B.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07~2016年我国旅游产业总收入一直在增长,并且增幅喜人,2008年以后年份的同比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

C.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08~2016年我国在线度假旅游规模逐年上升,但此后在线旅游的增长势头将越来越弱,游客将会远离在线旅游。

D. 根据对李金早的采访,可知当前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而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旅游的美好需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坚持“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方式,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这样旅游业可以由门票经济向其他产业转型。

B. “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这是古人表达游览的乐趣,如今转向全域旅游,游客面对美景,有个诗意的出行,也会感到快乐。

C.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是对全域旅游的正式官方定位,有助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D. 线上旅游虽给我们的旅游带来一些便捷,但也可能遇到一些不合理待遇,云南省相关部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

6.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科夫小说选。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地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地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那座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她又问我: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舍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蛆?”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略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形象,文章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费特征来表现她的变此。

B. 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契诃夫小说的感受相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

C. “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其渺小等原因,所以很快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D.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描写了四十年的人和生活的变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风貌。

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6分)

9.“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时,军食急乏,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帝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郡侯以此时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朱鱿、苏茂等,威震邻敌,功名显赫,此谗人侧目怨祸之秋也。”恂然其言,称疾不视事。建武二年,恂坐系考上书者免。是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人贾期连兵为寇。恂免数月,复拜颍川太守,与破奸将军侯进俱击之。数月,斩期首,郡中悉平定。封恂雍奴侯,邑万户。是时,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曰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十年,恂奉玺书至第一,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B.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C.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D.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 恂以辇车骊驾转输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 恂坐系考上书者免     以手抚膺坐长叹

C. 卒有变,足以相当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 其可独享之乎         其孰能讥之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寇恂功高位崇,明哲保身。他屡建战功,后听从了同窗茂陵人董崇的建议,称病不到职办公,以免为馋人嫉妒,为君猜忌。

B. 寇恂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在法制草创,军法松弛之时,他不畏权势,将草菅人命者戮于市,终整顿了军法,建立了法度。

C. 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先。因公与执金吾贾复结怨后,效仿战国蔺相如屈于廉颇之举,刻意回避贾复,不欲与之发生冲突。

D. 寇恂智谋过人,善于攻心。他洞悉高峻不降是其心腹皇甫文的主意,便力排众议,诛杀皇甫文,威慑高峻,最终使其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5分)

(2)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三十年前好用工

吴澄①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

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

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注)①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

B. 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C. 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

D. 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

15.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__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______”,喟叹终日。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______,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直面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______的前提。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______;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不下汪条海,难得夜明珠”。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______。漫漫时间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生龙活虎  厚积薄发  洞若观火  大将风度

B. 活灵活现  厚积薄发  了如指掌  大家风范

C. 生龙活虎  一鸣惊人  了如指掌  大将风度

D. 活灵活现  一鸣惊人  洞若观火  大家风范

18.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B. 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

C. 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

D.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面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间,却可以永恒

B. 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

C. 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水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

D. 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

20.下面是一封同学聚会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同窗三载,温馨如昨,悠悠岁月,依稀像在做梦。

光阴易逝,一晃三十五载。想当年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方道;如今是年华已逝,头发全白了。但我们相信:无论你是事业辉煌,还是一事无成;无论你是身居要职,还是身为平民;无论你悠然自得,还是忙得乱套……总之,同窗之情不变。往事如烟,多少回梦里相聚。我们想约你,约你重续旧梦,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熟悉的脸蛋,诉诉离别的思绪。让你我抛开尘世的喧嚣、摆脱身边的烦恼,让心栖息,忘却忧愁。

21.下面是某校学生自己制定的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请把这一过程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全真模拟卷八(南通密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全真模拟卷八(南通密卷)(Word版含答案),高三语文高考全真模拟卷,莲山课件.

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9一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5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解析】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D项,“政治制度上的优势”有误,遗漏信息,原文表述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故选D。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具体论证”。故选C。

行性。”

3.A【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逻辑关系错误,太绝对,原文说“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必然的条件关系,“必须首先研究”强调的是必然条件关系;C项,“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原文说“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靠的是“驻村帮扶”这一实践,而且是“一定程度上”,选项则把这一可能性变为了肯定性;D项,“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递进关系颠倒了,原文说“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选项把次序颠倒了。故选A。

4.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目,学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一一比对,选出答案。C项,,“此后在线旅游的增长势头将越来越弱,游客将会远离在线旅游”错误,选项推断有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17年以后虽然在线旅游的同比增长率平稳下降,但交易规模是在上涨,就说明在线游客还是会越来越多。故选C。

5.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这样旅游业可以由门票经济向其他产业转型”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只是说“‘旅游+’的产业融合……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提供了动能”,不能简单转述为向其他产业转型。故选A。

6.①坚持政策引导,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②坚持“旅游+”,使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全面满足游客在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③规范线上旅游,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整治,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从材料一中“‘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选择‘旅游+’,使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较好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可知,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可以从“旅游+”的意义和将要取得的效果入手作答;从材料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可知,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有政策引导,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求相关部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整合出答案,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整合出答案,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材料四说“消费者选择线上旅游产品时会遇到的不合理待遇”,“经营主体复杂、维权追溯渠道不畅成为旅游乱象集中的重灾区”,可知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规范线上旅游,“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旅游购物场所集中整治行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工商部门重拳出击,紧盯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可见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还要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整治,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B项中“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错误,从文中“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略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及“我”的书对她的人生之路有所影响,但不能说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故选B。

8.小冯同学面容清秀,性格直爽、乐观、开朗,她非常爱笑,快言快语;爱读书,有强烈的进取心,高考失利并没有让她沉沦,她在生活的浪潮中不断尝试,最终取得成功。从她这四十年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她身上凝聚着努力进取、拼搏奋斗、不言放弃的昂扬振奋的时代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分析事件,理清情节,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文中“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等外貌、神态、语言描写语句可以看出,小冯同学是一个面容清秀、直爽开朗、快言快语的人;从文中“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地好”“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蛆?’”“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她咯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语句可以看出,她爱读书,爱思考;不甘心平淡的生活,不被高考失利所打击,生活中有强烈的进取心,敢于尝试。从生活中她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不言放弃的时代精神。

9.本文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由细瘦弱小到直耸云霄的成长过程,象征着不断发展、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主人公由弱到强的人生经历,以及与时代的迅猛发展的过程相互映衬,烘托了主人公的美好形象。文章的标题是“那一排钻天杨”,开头、中间、结尾都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从结构上起到贯穿全文,使全文结构更严谨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理解词句的表层含义及内在含义,同时还要关注它在文中所处的位置,然后从结构、内容、人物、标题、主题等方面分析其作用。首先,从内容看,“那一排钻天杨”表层含义指自然景物白杨树,文章描写了它们由瘦弱到高大的成长过程;深层含义象征主人公由弱到强的成长经历,白杨树不断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象征主人公不断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其次,从结构看,题目是“那一排钻天杨”,开头“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中间“那天告别时,地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技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结尾“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都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那一排钻天杨”从结构上起到贯穿全文,使全文结构更严谨的作用,同时它们也见证了主人公的成长。分析人物形象时需注意:“形象特征”与“性格特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形象特征包含的方面比较广,如作品中出现的人物的外貌特征、地位、身份等。

10.D【解析】试题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于道”,作状语,表示“迎”的地点,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帝”是“乃征恂”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句意: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半路称病返回。贾复带兵要追寇恂,但将士都醉了,于是过境而去。寇恂派遣谷崇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于是召见寇恂。故选D。

11.B【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以”,介词,拿、用。B项,“坐”,连词,因为;副词,徒然、空。C项,“卒”,副词,通“猝”,仓促、突然。D项,“其”,副词,岂、难道。故选B。

12.B【解析】试题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终整顿了军法,建立了法度”错误。结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分析可知,“终整顿了军法,建立了法度”于文无据。故选B。

13.(1) “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帅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再无人可派遣。”于是任命寇恂担任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

(2)贾复觉得很羞耻,从汝南回来经过颖川,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难道有受他人侵害,心怀怨愤却不与他一决高下的吗?这次见到寇恂,我一定用剑亲手杀掉他!”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牧人”,谓治民,管理百姓;“御”,统治、治理、统率;“之”,助词,的;“此”,代词,这;“莫”,代词,没有谁;“使”,派遣;“拜”,授予官职;“行”,做、代理。(2)“以为”,认为;“还”,还回、回来;“过”,经过;“左右”,身边的人;“侵”,侵害;“怨”,怨恨、怨愤;“而”,连词,表转折;“决”,决战,较量出胜负高低;“之”,代词,他;“必”,一定、必定;“手”,亲手(名词作状语);“剑”,杀(名词作动词);“之”,代词,指寇恂。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郡昌平县人。光武帝(刘秀)南下平定河内,而更始帝(刘玄)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光武帝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询问邓禹说:“各位将领谁可以派去戍守河内?”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帅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再无人可派遣。”于是任命寇恂担任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那时军中食物极度缺乏,寇恂用人力车和两匹马拉的车运输粮食,运送粮食的队伍前后相连,连绵不绝。光武帝多次下策书慰问寇恂。寇恂的同窗茂陵人董崇劝寇恂说:“皇上刚刚即位,四方还未平定,而君侯您在这个时候却占据着大郡,在郡内深得人心,对外又大败朱鱿、苏茂等,威震邻近的敌军,功名远扬,这正是谗佞的小人妒忌怨恨制造祸端的时候。”寇恂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称病不再过问政事。建武二年,寇恂因为拘留拷问上书的人而被免官。当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集一万多人,与密县人贾期联合兵力一起作乱。寇恂被罢免几个月之后,又被任命为颍川太守,和破奸将军侯进一起去攻打他们。几个月后,斩了贾期的头,颍川郡内全部被平定了。光武帝因此封寇恂为雍奴侯,享受万户的食邑。这个时候,执金吾(官名)贾复(人名)在汝南,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把犯人抓获关进监狱。当时还属创业阶段,军营的人犯法,大多能得到宽容,寇恂却在闹市处死了犯人。贾复觉得很羞耻,从汝南回来经过颖川,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难道有受他人侵害,心怀怨愤却不与他一决高下的吗?这次见到寇恂,我一定用剑亲手杀掉他!”寇恂得知贾复的阴谋,不想同他见面。谷崇说:“谷崇是将领,可以带剑陪在旁边。如果突然有变故,也足以抵挡。”寇恂说:“不对。以前蔺相如不怕秦王而屈服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小小的赵国,尚且有人懂得这个道理,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个呢?”于是命令所属各县大设酒食器具,准备酒浆,执金吾的军队进入郡界,一个人都有两份酒食。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半路称病返回。贾复带兵要追寇恂,但将士都醉了,于是过境而去。寇恂派遣谷崇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于是召见寇恂。寇恂到后被引入接见,当时贾复已经在场,想起身回避。光武帝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两虎怎能私自争斗?今天我来和解。”于是一同入座,极尽欢乐。高峻占据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守不降。建武十年,寇恂带着诏书到第一城(第一,高平城名),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出城谒见,很礼貌地推辞,不肯投降。寇恂动怒,要杀掉皇甫文。各位将领劝道:“高峻拥有精兵万人,大多执硬弓,连年都不能攻下。现在要招降却反而杀他的使者,大概不好吧?”寇恂没有答话,于是杀了皇甫文。派他的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被我们杀了。想投降,赶快投降;不想投降,就死守。”高峻害怕了,当日打开城门投降。各位将领都来祝贺,就问:“请问杀了他的使者却使他们全城投降,是什么道理?”寇恂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是帮他拿主意的人。这次来,言辞之中不肯屈服,一定没有投降的心意。保全他的命那么皇甫文的计谋就成功了,杀了他高峻就丧失了胆量,所以投降了。”各位将领都说:“这是我们无法想到的。”寇恂经义通晓明达,品行美好高洁,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他常常说:“我靠士大夫而得到这一地位,怎么可以一个人享受呢!”当时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这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

14.A【解析】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诗人刚刚三十岁”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A。

15.①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②面对困难毫不畏惧。③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④克制自己私心,不以恶小而为之。

【解析】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词句作答,诗句“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是说,作为一个英雄气概的男儿,他必须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所以说“有事皆当做”,有了这种献身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自然会“无坚不可攻”了。“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说明仅有觉悟和勇气还不够,更需要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稳步向前,决不可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正如行万里路要从脚底下起步一样。“一毫非莫入胸中”是值得深自警惕啊!这一句同样是从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变化来的。此题可根据诗中的“世间有事皆当做”概括第一点;根据“天下无坚不可攻”概括第二点;根据“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概括第三点;根据“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概括最后一点。

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16.曾不事农桑    念此私自愧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字词:愧、嫉、蛾、谣诼、淫、艰、繁、霜鬓、潦倒、停。

17.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生龙活虎:形容人活泼矫健,富有生气。活灵活现:形容描写生动逼真,使人看到感觉好像真的一样。语境中主语是“文艺作品”不是指人,应用“活灵活现”,排除A、C两项。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根据上文语境“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和下文语境“黄甫村蹲点14年……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提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这里强调积累而非成就,应用“厚积薄发”,排除D项。洞若观火:比喻对事情观察得十分清楚透彻。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洞若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洞若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在了解清楚。根据语境他“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方方面面了解得很清楚,应用“了如指掌”。大将风度:形容大将的风范和气度,形容沉着、冷静的风度。大家风范: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这里语境“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体现的是优秀品质,应用“大家风范”。故选B。

18.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做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A项,“奠定了党史学科”表述错误,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应在“党史学科”后面加上“的理论基础”。故选A。

19.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上文是“漫漫时间长河”,与“生命不过一瞬”衔接,前后形成对照;“生命……一瞬”与“作品和学问……永恒”前后句式一致,并且先说人的“生命”再说与人有关的话题“作品和学问”,逻辑上更合理。故选A。

20.(1)“像在做梦”改为“如梦”;

(2)“头发全白了”改为“满头银发”;

(3)“一事无成”改为“暂时失意”;

(4)“忙得乱套”改为“十分忙碌”;

(5)“脸蛋”改为“面孔”。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语段内容为邀请函,语体色彩为书面语,要求庄重、正式。(1)“像在做梦”是口语语体,不和语境,可改为“如梦”。(2)“头发全白了”也是口语语体,不和语境,可改为“满头银发”。(3)“一事无成”表达语意不恰当,太打击人,可改为“暂时失意”。(4)“忙得乱套”也是口语语体,不和语境,可改为“十分忙碌”。(5)“脸蛋”是口语语体,不和语境,可改为“面孔”。

21.考试总结与反思,首先是核对答案,找出问题,就这些问题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自己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自己仍存在问题,重复上面的流程,直到解决问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是示意图的转换。根据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简洁、通顺、准确。本题是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方框里是事件的主干,箭头是发展趋势或行为走向。本题难点在“找问题”到“针对性训练”之间的叙述。叙述中要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如“首先”“然后”“直到”等。

22.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全真模拟卷九(南通密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全真模拟卷九(南通密卷)(Word版含答案),高三语文高考全真模拟卷,莲山课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今日推荐

数值分析全册完整课件.ppt

计算方法,数值分析全册完整课件,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数值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钟尔杰,黄廷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参考书,数值方法,版,第三版,著,电子工业出版,数值分析,第四版,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编,清华大学出版,计算方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