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二十一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时间:2020-5-16 作者:791650988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课件:第二十一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课件:第二十一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莲山课件.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千克,1940年才达429.7千克,1955年也才为524千克;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千克,1940年为24.2千克,1955年为31.8千克。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措施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问题探究一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了思想的混乱。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地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后期经济逐渐停滞

    70年代,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精品课件:第二十一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精品课件:第二十一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莲山课件.

为维持超级大国地位,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进入僵化状态,苏联社会陷入因境。        

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经济发展。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原因:

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仍未放弃苏联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

    结果:

    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各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和体,苏联完全解体。 问题探究三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相同点?

北师大版2020年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C卷 (答案)

北师大版2020年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C卷 (答案),小升初数学考试,北师大版,莲山课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