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2020-8-12 作者:79165098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一上语文月考,必修1,莲山课件.

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李二丽 命题人:于明轩

考试时间:11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注产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jìn)   遏制(è)      碣石(jié)    百舸争流(gě)

B.颓圮(qǐ)    团箕(jī)     浮藻(zǎo)    星辉斑斓(bān lán)

C.长篙(gāo)   青荇(xìng)   漫溯(shuò)   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D.寥廓(liáo)  琼葩(pā)     典押(yā)     忸怩不安(niǔ n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淬火   笙萧   遏止   刎颈之交

B.哀婉   辗转   嗔目   激浊扬清

C.徜徉   空暇   箕踞   睚眦必报

D.忤视   戍守   目眩   张惶失措

3.下列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就

B.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C.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D.荆轲顾笑舞阳 顾:回头看

4.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①再拜献大王足下(第二次)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③失其所与(给予) ④沛公起如厕(往)

⑤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 ⑥秦王购之金千斤(购买)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选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唯君图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丹不忍以己之私       沛公之参将樊哙者也

6.下列特殊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夫普,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是寡人之过也

7.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泡南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群臣侍殿上者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⑤敢以烦执事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①④/②⑤/③⑥   B.①③/④⑥/②⑤   C.①④/③⑥/②⑤   D.①⑤/②④/③⑥

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⑧沛公奉卮洒为寿,约为婚姻

A.①③⑥

B.①④⑧

C.②⑤⑧

D.④⑤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臣活之

D.烛之武退泰师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反映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B.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天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C.寡人通常用作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1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络绎不绝GDP上升的同时,污染严重、百姓文明素质不高、拜金主义盛行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②历史专业出身的石晓明,不愿像其他同学一样埋首钻研,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毅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③小雨下课后兴冲冲地直奔学校收发室,他要领取国外朋友给他寄来的信,可是当他拿到信时,却发现信封上的邮票不胫而走

④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前几年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倒闭,市场上只剩为数不多的几家平分秋色

⑤台湾前官员陆以正曾说,在台湾住久了,人会变得目光如豆,休说国际大事了,就连岛内经济发展的急速转型,乃至政治力量的实质改变,往往都视而不见。

⑥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⑤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 诚:实情

B.非为客谢 谢:致谢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奔向、奔赴

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高一上语文月考,莲山课件.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徒:白白地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B.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C.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D.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B.“战国四公子”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其四人都是礼贤下上、结交宾客之人。

C.孟尝君,名文。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称对方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D.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2)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三、古代诗歌鉴赏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7.对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B.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C.尾联复写春江景色,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8.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四、古诗文默写

19.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2)《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

4)《天净沙·秋思》一词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5)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

6)《鱼我所欲也》中孟了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五、散文阅读

《旷世风华——大运河传》序篇

①山影远远的,虽只是天际间的一抹黛色,却作龙马奔腾状,极富于气势和动感。那是八达岭,燕山山脉西段军都山的主峰,而号称京师“北门锁钥”的居庸关便雄踞于此。“天门骁开虎狼卧,石鼓昼击云雷张。”元代诗人萨都剌笔下的那种大场面虽过于久远,但游牧民族的马蹄确曾在关外踢腾出漫天的烟尘。关山如海,残阳如血,掩映着莽莽苍苍的古长城——那是中华民族最伟硕的雄性徽章。

②我站在昌平城东南凤凰山下的荒野中,脚下是原始的阡陌和披离的衰草,曾相伴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就在一望之内,而我在寻找——水。

③不,我是在寻找——河,寻找那曾滋润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情调,世世代代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母亲河——京杭大运河。

④这里有山,有树,有北方黄土地上的一应野趣,偶尔也有几声鸡鸣狗吠,但唯独没有水。

⑤白浮泉这名字原本是与水有关的,至今,那草丛中仍孤傲地伸出九个石雕的龙头,那是水的滥觞。细细寻去,附近还残存着龙泉岛的石碑,只是字迹已漫漶难辨,但当初那种恣肆奔涌的水势可以想见。现在,这石雕龙头和古碑已成了荒野中孤独的守望者,它们因守望而孤独,因孤独而矜持。

⑥这就是四千里长河最北端的源头么?

⑦遥望西北,八达岭正逶迤在沉沉暮霭中,此刻,长城上该还有留连观光的游人吧?他们能不能看到白浮泉,看到这里的石雕龙头和古碑呢?“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禁不住朝着那边呼喊起来,喊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暮色中一波接一波地传送。少顷,又一波接一波地回过来。我坚信那声波曾抚摸过长城,因为回声中挟带着苍古的风尘气息,甚至还传递着长城堞口那特有的顿挫有致的质感。在这一瞬间,我惊栗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感情溢满胸际:我站在大运河的源头向着万里长城呼喊,而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两大工程原来竟靠得这样近,近得几乎一踮脚、一弯腰就可以牵手共舞。古老的运河与同样古老的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高远与深邃的对视,是冷峻与妩媚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石破天惊的伟烈与世俗生活常态的对视

⑧在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史上,只有它们够资格这么长久地互相对视,因为无论是体魄还是精神上,它们都处于同一档次。从外形上看,大运河和长城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有一种奔腾向前的动感,对于长城,那是崛起于山脊的伟岸;对于运河,那是穿越于原野的浩荡。它们的造型中都有一种单纯的成分,单纯得令人一目了然。单纯是一种美的经典形态,它无须雕琢和修饰,也不屑于卖弄什么。它突出的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以其粗犷而飞扬流动的轮廓线条,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之美。你看我们的长城和运河,它们就把那么一大片朴素的原始形态——古拙也罢、残破也罢——展示在你面前,让你在惊悸中叹为观止。它们和所处的山川大地融为一体,似乎它们原本不是人工所为,而是天生就该在那里,或者说是上苍的安排。你欣赏它们,就必须和它们周围的一切——天空、阳光、旷野、山梁和风沙——一起欣赏,因为它们原本就是彼此的一部分。至于它们内在的典雅、华丽和万千气韵,那是懂得美的人解读出来的,你读出了什么就是什么,你总是对的,但你永远不可能读出全部。

⑨我想起了那些赞颂长城的歌谣,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那首《长城长》,作者很懂得解读长城,“大漠”、“边关”、“冷月”之类的背景虽然被人们重复了千百年,却仍然一如既往地煽情。长城总能给人以沉雄冷冽的情感冲击,那是一种关乎历史、民族和人生的忧患意识。

⑩但至今没有一首歌是唱给大运河。

⑪或许是大运河不够古老吧?一翻历史,不对了,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江淮大地上热火朝天地开挖邗沟时,北方诸国还在凭借拙笨的战车和胡人来去如风的骑兵对垒,根本没有想到可以在荒原上筑一堵高墙以自守。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大运河面前,长城只能道一声“余生也晚”吧。但长城总是摆出一副老资格的样子,它雄视千古,饱经沧桑,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苍老与破败。它在凄厉的寒风和如血的残阳下板着面孔,等待着你风尘仆仆地去朝拜,也等待着你去修缮。这就是长城。而大运河却更愿意微笑着走进你的生活,它拒绝苍老,尽管它已经不堪重负,尽管它完全有资格充当“太祖母”。但它的精神是鲜活的,富于世俗的生活情调;它那热情的天性驱使着它总是欢快地流动。它更多地被人们看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灌溉之源、舟楫之利、浣衣淘米以至爱情的麇生地——而不是一段僵硬的历史。人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伟大总是熟视无睹的,时间长了,反倒有一种“本该如此”的心安理得。大运河对生活太投入了,它的光环因此消解在生活的寻常色调之中。

⑫当大运河在盛世风华中仪态万方时,北方的长城却在孤独中悄悄地坍塌。运河兴则长城废,反之亦然,在隋唐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中,这两位巨人很少联袂演出。它们总是在历史舞台的入口处擦肩而过。当一方粉墨登场时,另一方则在某个角落里黯然神伤。这种错位原也不难理解,运河意味着安定和丰足,它是王朝的血脉,血脉流畅则通体强健,这是王朝鼎盛的标志;而在大修长城的背后则往往是边关的烽火和塞上的狼烟,它意味着外患频仍,国势萎靡。王朝鼎盛则威震外夷,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城遂成为一道闲适的风景。国势萎靡则边关示警,子女玉帛皆从属于干戈,哪里还有心思去调理运河?

⑬我曾一次次登高望远,以大呼小叫来挥霍过剩的豪迈;也曾徜徉在西风古道上,伤感得满地都是婉约派的词章。但不管怎样意气风发,我都从来不曾对大运河说过什么——我是不敢。因为它太恢弘博大了,也太宽厚慈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虽然古老,却至今仍然没有风化为僵硬的古董,仍然在默默地濡养我们,孕育着生命的鲜活。它流进菜花、渔歌和船队的汽笛;也流进丝绸、陶瓷和文人的山水画;最后流进了母亲澎湃的乳汁和喜悦的泪花中。面对着她,你只能由衷地感谢一个古老生命的坚韧伟大。

⑭于是,带着几分跃跃欲试的自信,也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向往,五十岁的我踏上了考察大运河的旅程。

(取材于夏坚勇同名文章)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⑦段中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意在暗示大运河的源头和长城距离很近。

B.在第⑧段中,作者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读出长城与大运河的全部意义。

C.第⑨段作者用“一如既往地煽情”,鲜明地表明了他对长城的鄙弃态度。

D.本文将实地考察与个人感悟结合起来,诗意地歌颂了大运河的精神风貌。

2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⑦段中画线的语句作赏析。

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高远与深邃的对视,是冷峻与妩媚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石破天惊的伟烈与世俗生活常态的对视。

22.这篇散文在行文上总是提到长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从哪些方面和长城做了对比?

六、作文

23.请以“那年那事”为题,写一篇记叙义,不少于800字,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上语文月考,必修1,莲山课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今日推荐

数值分析全册完整课件.ppt

计算方法,数值分析全册完整课件,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数值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钟尔杰,黄廷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参考书,数值方法,版,第三版,著,电子工业出版,数值分析,第四版,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编,清华大学出版,计算方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