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时间:2020-7-27 作者:79165098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声现象,莲山课件.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网络构建

 

高频考点透析

序号    考点    考频

1    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2    晶体的熔化规律和条件    

3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4    水的沸腾特点    

5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6    生活中的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    

第一讲温度熔化和凝固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热传递: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在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并持续到二者温度相同为止;当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将不会发生热传递。

知能解读:(二)温度单位

1.摄氏温度( )

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的。他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这一规定标准叫摄氏温标,用这一温标记录的温度叫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T)

热力学温标是184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创立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示。

3.两者关系:热力学温度了和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15 K。

知能解读:(三)温度计

如图所示的寒暑表(甲图),实验室用温度计(乙图)、体温计(丙图),三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寒暑表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休的热胀冷缩

玻璃泡内液体    煤油、酒精等    水银、煤油等    水银

测量范围    -30℃~50℃    -20℃~110℃    35℃~42℃

分度值    1℃    1℃    1℃

构造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上部有一段非常细的小细管

使用方法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

数,不能甩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测温前要甩几下

 

知能解读:(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1)零刻度线的位置:目的是在测量过程中正确辨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以免造成误读。

(2)温度计的量程:即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要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3)温度计的分度值:即温度计标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表示的温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够准确读出温度值。不同温度计的分度值不一定相同。

2.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测量时应将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测量温度时,液体的体积不能太小,要以能够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好,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体搅拌,使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

知能解读:(五)物态变化

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伴随一个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的物理过程。

知能解读:(六)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冰、食盐、海波、明矾和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熔化规律

晶体熔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熔化规律: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5.晶体熔化的条件

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要达到晶体的熔点;二是晶体要不断吸收热量。

口诀:

晶体熔化有特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晶体熔化有条件,吸热还需到熔点。

知能解读:(七)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注意: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凝固规律

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体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4.晶体凝固的条件

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达到品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还要不断放出热量。

知能解读:(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

矾、蔡、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知能解读:(九)图象法描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晶体的熔化、凝固是一个重点。如图所示,对 , , , , , 各段的状态、吸放热情况都应能从图象中分析出:

 

 段:表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固态晶体吸热,温度升一高。

 段:表示晶体熔化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固态物质越来越少,液态物质越来越多,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混合)状态。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点为固态,还未熔化; 点为液态,晶体完全熔化。

 段:表示液体(固态晶体全部熔化成液态)随时间延长而吸热,温度升高。

 段:表示液体放热、降温。

 段:表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象上看,越接近 点固态物质越多,液态物质越少。此时的温度叫凝固点,与熔点值相同。 点全为液体,还未来得及凝固; 点全为固体,液体已完全凝固。

 段:表示凝固过程完成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

解题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1)观察量程;(2)认清分度值。使用时“三要三不能”:(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在示数变化过程中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随意读数。

方法技巧:(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1)根据有无熔点区分: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只有固、放两种状态,没有介于固、液之间变软的过程。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有一个硬→较软→软→液的过程。

(2)根据图象形状区分:从图象上分析,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不断上升的曲线。因此,有和时间轴平行线段的图象为晶体的熔化图象。

跨越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对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理解易出错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要达到熔点;(2)晶体还要继续吸热。它告诉我们,如果晶体的温度达到了熔点,但环境的温度等于或低于晶体的熔点,晶体就不能从环境中吸收热量,晶体就不会熔化。它还告诉我们,如果环境的温度比晶体的熔点高,但晶体的温度没有达到熔点,晶体也不会熔化。

物理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图象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象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天系表示出来。本讲中应用图象分析的物态变化有:

1.熔化图象:它包括晶体熔化图象和非晶体熔化图象。两者的区别:晶体熔化的图象中先有一段温度随时间上升的线段,温度达到熔点后再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熔化完毕后是一段温度随时间上升的线段;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始终是温度随时间上升的曲线,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2.凝固图象:晶体的凝固图象中先有一段温度随时间下降的线段,温度达到凝固点后再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凝固完毕后是一段温度随时间下降的线段;非晶体凝固的图象始终是温度随时间下降的曲线,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各图象如图所示。

 

 

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熔化或凝固过程,线段对应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同一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物质的温度为熔点时,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中考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一)中考考点解读

本讲的重点是温度汁的使用及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判别,难点是根据图象分析物理过程及物质的状态。主要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形式出现。

考点链接:(二)中考典题剖析

1.温度的估测

2.温度计的读数

3.对物质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

4.探究晶体熔化的特点

第二讲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知能解读:(二)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蒸发的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它是液体的汽化方式之一。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液体分子由于不规则的运动而相互碰撞,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机械运动,莲山课件.

有的运动速度减慢,有的运动速度加快,那些处在液面附近的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脱离液面而成为气态分子,因此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要吸热,有降温致冷的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现象    现象分析    微观解释

晾衣服时,放在阳光下比放在背阴处干得快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晾衣服时,展开比团起来得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晾衣服时,放在通风处比放在无风处干得快    液体表而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知能解读:(三)沸腾和沸点

1.沸腾的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沸点的定义:各种液体都有确定的沸腾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拓展: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例如,在高山上,因为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低于100℃,食物不容易煮熟,这时应利用高压锅。高压锅内水面上的气压较高,所以沸点能超过100℃,食物容易煮熟。

4.沸腾的条件:液体要沸腾首先要达到沸点,其次要不断吸收热量。

口诀:

液体沸腾有特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液体沸腾有条件,吸热还需到沸点。

知能解读:(四)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    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加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共同特点    都属汽化现象、吸热

知能解读:(五)液化

1.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也可以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机中的丁烷。

注意:“白气”不是水蒸气

“白气”和水蒸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水蒸气是气体,用肉眼无法观察到,而“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白气”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气液化过程的现象图解如下:

 

知能解读:(六)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    升华    凝华

定义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吸放热    吸热    放热

举例    碘升华、樟脑球变小、干冰升华    霜、冰花、雾淞的形成

识别方法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中间不经液态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中间不经液态

知能解读: (七)人工降雨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可进行人工降雨。

在人工降雨时,将干冰发射到云层附近,干冰迅速升华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当这些小冰品逐渐增大时,就从空中掉下来,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就形成了雨。

注意: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知能解读:(八)物态变化总结

物质存在着三种状态,而三种状态之间又存在着六种变化,物态变化现象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可以通过图中的关系图对比加强记忆。

 

除了理清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关系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六点:

1.一个关系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两个致冷作用

(1)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温度高、积大、空气流动快,蒸发也快,反之则慢。

(2)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例如干冰升华等。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3.两个区别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2)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在液体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两个方法

气体液化的两个力一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5.两个过程

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6.三个条件

(1)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题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一)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

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先看清过程中物质的始、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辨别物态变化,要求能够根据现象指出属于何种物态变化,并能指出哪些变化过程吸热,哪些变化过程放热。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放化、凝华。

方法技巧:(二)液体蒸发快慢的实例判断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还有液体种类。

方法技巧:(三)判断液体能否沸腾的方法

1.液体沸腾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2.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而且液体的沸点还跟气压有关。

跨越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对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判断易错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名称

云    太阳照在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液化或凝华

雨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升一降而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吸热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熔化

雾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    液化

露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    液化

霜、雪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直接凝华为固体;如果高空的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凝华

冰雹    云中的小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小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次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

冰珠就会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熔化、

凝固、

凝华等

物理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图象法在液体的沸腾中的应用本讲运用图象法解题的要求是:(1)会根据记录数据绘出物态变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2)能根据图象确定液体的沸点,确定液体发生沸腾的时刻,确定液体在某段时间内所处的状态。

中考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一)中考考点解读

本讲重点是判断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影啊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水的沸腾实验等,难点是自然界中云、雾、露、雨、霜、雪、冰雹的形成过程。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主。

考点链接:(二)中考典题剖析

1.物态变化的判断

2.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3.利用物态变化解释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光现象,莲山课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