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要点复习提纲(含期中 期末试卷及答案2套)

时间:2021-10-17 作者:791650988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要点复习提纲●史前时期一、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二、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居民距今时间地区农业房屋样式河姆渡人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半坡人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2.起源: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4.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四、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五、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夏商周时期一、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商1.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工艺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2.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第32页共32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商鞅变法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4.内容:政治①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大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旧贵族利益,商鞅被处死的原因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富)③统一度量衡军事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五、都江堰工程第32页共32页,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3.影响:消除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民。六、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姓名派别时期著作主要思想老子道家春秋晚期《道德经》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主张“无为而治”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孔子儒家春秋晚期《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而成)、《春秋》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主张以德治国。教育思想: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孟子战国《孟子》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战国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墨子墨家战国主张“兼爱、非攻”,选贤,提倡节俭韩非法家战国《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孙武兵家战国《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秦汉时期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3.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第32页共32页,1.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①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用圆形方孔钱;②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简化为隶书;(4)交通军事上:①车同轨;②筑长城,开灵渠;2.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3.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内容:(1)政治上:①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②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②在长安兴办太学。(3)经济上:①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②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2.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四、张骞通西域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五、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第32页共32页,(4)意义:促进中外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六、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2.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七、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1.道教:产生于东汉末期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八、医学:张仲景和华佗(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2.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十、史学:历史巨著《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国家建立者时间都城魏曹丕220年洛阳蜀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2年建业二、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第32页共32页,1.西晋时,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五胡)內迁中原,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最主要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3.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1.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2.改革原因(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3.改革措施:A、494年迁都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B、推行汉化措施:①说汉语;②穿汉服;③改汉姓;④联汉姻:4.改革意义(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四、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南朝,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利用刘徽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创立的大明历,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五、书法艺术1.曹魏时钟繇独创楷书,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中国古代史(七下)●隋唐时期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第32页共32页,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3.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三、科举制(隋炀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三、“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出现的盛世局面。3.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4.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六、“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1.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唐朝兴盛的原因:①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贤才,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③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⑤对外开放(外交政策),互通有无。3.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耕田)、筒车(灌溉);唐三彩闻名中外;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七、鉴真6次东渡日本1.唐玄宗时,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2.作用: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八、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唐太宗):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九、唐朝社会风气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第32页共32页,十、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宋元时期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设通判分权。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二、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2.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三、辽、宋、西夏、金的对峙局面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北宋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960年1127年(被金灭)南宋汉族赵构临安(杭州)1127年1276年(被元灭)辽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916年1125年(被金灭)西夏党项元昊兴庆(银川)1038年1227年(被蒙古灭)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年1234年(被蒙古灭)1.宋与辽──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第32页共32页,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2.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3.金和南宋的对峙金于1127年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四、经济重心的南移1.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五、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占城稻。②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2.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第32页共32页,(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2)表现:两宋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城市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草市。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2)时期、地点、名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3)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的统一: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2.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七、元朝的统一1.过程: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2.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隋朝、元朝)3.行省制度的建立(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第32页共32页,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4.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2)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比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八、宋朝的都市生活1.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3.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九、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1.造纸术①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③意义: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③意义: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指南针①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并传播到欧洲。②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4.火药①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第32页共32页,②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广泛用于战争。③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5.历史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一、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5.思想上: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试的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二、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第32页共32页,3.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4.意义: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三、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2.概况: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四、明朝的科技名著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五、明朝的著名建筑1.明长城(1)起止: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作用:明代的长成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3)比较意义: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2.北京城第32页共32页,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六、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东南)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②隋唐时,称台湾为流求,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③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④清朝时,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七、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南)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2.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4.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八、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1.康熙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稳定西北部边疆地区。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驻军设哨,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4、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第32页共32页,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②清朝:康熙平定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③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九、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①抗击外来侵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③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如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设台湾府。④确立册封制度:清朝确立了对历代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十、政治上: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的表现)。2.大兴文字狱(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1)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2)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十一、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表现:①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出海。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④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3.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②第32页共32页,消极: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只能导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5.提示:“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绝对禁止。6.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例子: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②唐朝时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体现了唐代对外开放的政策;③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外交流。十二、京剧: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第32页共32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20分)1.某同学导航到如图地点参观。下列早期人类中,他通过此次参观可以深入了解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贾湖人D.良渚人2.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装饰品。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考古学家采用碳14年代测定法测定发现这些遗物出现的年代距今约3万年。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2020年2月14日,袁隆平院士为支援武汉市蔡甸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捐赠的200吨大米运抵武汉。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精编版(含期末试卷及答案2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精编版爆发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原料,推销产品。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战争爆发:1840.6鸦片战争经过英军占领香港岛:1841年初清朝战败:1842.8中英《南京条约》(中

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知人工栽培稻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中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4.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先民就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懂得栽培粮食作物④会制造陶器⑤懂得饲养猪、狗等家畜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5.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我们也称他为()A.尧B.炎帝C.禹D.黄帝6.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分别应填()A.世袭制、禅让制B.禅让制、世袭制C.分封制、郡县制D.郡县制、分封制7.甲、乙两段文字是关于“武王伐纣”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32页共32页,A.甲段文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B.乙段文字完全符合历史事实C.甲段文字错误地呈现了历史信息D.两段文字均为胡编乱造8.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9.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代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创造了辉煌的商代文明。以下考古发现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0.“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材料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11.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其主要表现是()A.周王是天下“共主”B.分封制得到强化C.诸侯定期向天子纳贡D.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12.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来概括最为恰当()A.分封B.争霸C.变法D.稳定13.《史记》记载:“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材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武王伐纣B.三家分晋C.田氏代齐D.楚汉之争14.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分封制度基本瓦解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15.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言论中能直接体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6.第32页共32页,党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战国时期有一学派的主张与此主张相符,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7.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刺史制度18.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文字C.秦朝统一货币D.秦朝统一度量衡19.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陈涉……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材料叙述的是()A.项羽和刘邦起义B.大泽乡起义C.楚汉之争D.国人暴动20.右图反映的是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李鼎伦执导的古装历史剧《楚河汉界》。该剧主要讲述的是楚汉争霸的故事。自封为西楚霸王的是()A.秦始皇B.刘邦C.项羽D.韩信二、非选择题21.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遗址中的历史】(1)结合图1并根据所学回答,元谋人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2)从图2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人的信息。请你从生产、生活方面说一说这一远古人类的特点。【文物中的历史】(3)第32页共32页,图3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器物?图4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3和图4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史书中的历史】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5)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22.某校七年级(6)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古活动,请你也来做一个“小小考古学家”,加入他们的研究和学习。(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考古学家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______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2)该文物是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器利簋。铭文记载了武王灭______朝的重大史实。(3)该文物是在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龟甲卜辞。卜辞上的文字是______。(4)该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__、它的出土展示了______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5)该文物是在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它的出土告诉我们,______农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人们还使用______牵引犁进行耕作。(6)该文物是珍藏在上海博物馆里的商鞅铜方量。它体现了商鞅在______国变法时采取了______的措施。2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二第32页共32页,鼓励农民开垦田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2)下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_______时期发生的________(人名)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4)你认为桓公称霸和秦国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4.2019年6月8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推出大型融媒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2019中国记忆》,从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角度透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伟大复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思想之美】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文字之美】材料二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林语堂【古为今用】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2)根据下列名句,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3)材料二中提到“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4)根据材料三,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25.第32页共32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规定,“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材料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史记·秦始皇本纪》(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列举春秋时期两位强大的诸侯。以史为鉴,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取了什么举措?材料四秦始皇的一名亲近卫兵在成阳做了一条长裙,他去原来的齐地后又叫当地的裁缝做了一条同样尺寸的长裙,但当取货时,他发现做的竟然是超短裙!而且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而要他付刀形币!(4)为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五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必要的。——摘编自《怀念匈奴》(5)秦始皇为解决匈奴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上,故选B。2.D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能用骨针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从题干文字介绍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③④,不能得出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的结论,故选D。3.B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发现于中国。故选B。4.C第32页共32页,半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①②③④⑤都符合题意,故选C。5.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神农氏)教人们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制作乐器琴瑟,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故选B。6.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之间推举部落联盟首领采用的是禅让制,故①处应填禅让制;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②处应填世袭制。故B符合题意。7.A甲段文字是西周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A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A。8.A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链接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西周、王、侯、制度”与分封制有关,故A项符合题意。9.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商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半坡文化;②甲骨文属于商代文明;③司母戊鼎属于商代文明;④兵马俑属于秦代文明。故选D项。10.A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材料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甲骨文。故选A。11.D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故选D。12.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13.B根据所学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赵、韩、魏三家大夫瓜分,所以材料体现了三家分晋。故选B。14.A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读图可知,公元前4世纪中期,秦国取得对韩、魏两国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胜利,这反应出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故A项符合题意。15.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选A。16.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故选C。17.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秦始皇听取李斯的建议实行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分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18.B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文字,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故选B项。19.B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陈涉……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叙述的是大泽乡起义。20.C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故选C。第32页共32页,21.答案:(1)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使用打制的石器;会使用天然火。(3)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他们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4)涿鹿之战。禅让制。(5)如上网查询、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2)问从使用打制的石器、用火等方面回答北京人的特点即可。第(3)问图3是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器物;图4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3和图4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他们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第(4)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即可判断是涿鹿之战;第二小问,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第(5)问为开放性设问,任举两例,符合题意即可。22.答案:(1)夏。(2)商。(3)甲骨文。(4)司母戊鼎;商。(5)铁制;牛。(6)秦;统一度量衡。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及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及文明进程。(2)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及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随后占领了商都,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3)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及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龟甲卜辞上的文字是甲骨文。(4)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及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的出土展示了商朝青铜工艺的精湛。(5)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及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来耕种土地,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6)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及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经济上,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商鞅铜方量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23.答案:(1)齐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A:齐B:楚C:秦D:燕(3)战国,商鞅。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重用人才、进行改革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管仲相桓公”不难判断出“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据此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所学战国七雄的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判断出材料二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有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齐桓公称霸和秦国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重用人才、进行改革等。24.答案:(1)百家争鸣。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孔子墨子(3)商朝。(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第32页共32页,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回答即可。(2)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3)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4)依据材料三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答案不唯一,意思相近即可。25.答案:(1)内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成效: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法家。(3)制度:分封制。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任意列举两个)举措:实行郡县制。(4)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5)措施: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由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任意列举两个。以史为鉴,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实行郡县制。(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5)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解决匈奴的威胁,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第32页共32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卷Ⅰ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字母代号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计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B.干栏式房屋C.半地穴式房屋D.搭上草棚的水井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分封制4.2017年7月27日晚,“传承与创新——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之“甲骨文记忆展”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下列叙述中,有关甲骨文史实准确的是①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②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③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④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政治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A.以“礼”治国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6.《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秦末和春秋B.春秋和战国C.战国和汉初D.春秋和秦末7.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两者看起来对儒家的态度的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A.促进文化事业发展B.发展社会经济C.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D.加强思想控制8.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哪一情节不符合史实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皇宫阿房宫9.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一开始第32页共32页,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10.东汉中后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都年幼,无法主政,大权都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爆发农民起义B.东汉走向灭亡C.外戚专权D.诸侯割据一方11.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A.原因及影响B.原因及经过C.原因及特点D.特点及影响12.《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诸侯争霸②大泽乡起义③长平之战④官渡之战⑤三国鼎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⑤13.“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新疆行省的设置B.西域都护的设置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14.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作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A.辅佐吴国,春秋争霸B.建立东汉,光武中兴C.隆中对策,三分天下D.匡扶汉室,建立蜀国15.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8年,哪一场战役的失败使他一统天下的“志”破灭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官渡之战1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④墙上挂着《兰亭集序》的字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三国时期台湾名为A.台湾府B.夷洲C.琉球D.北港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生产经验丰富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工具先进19.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在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A.建康B.洛阳C.长安D.成都20.根据下图,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A.秦和东汉B.秦和西汉C.东汉和西晋D.秦和西晋卷II非选择题第32页共32页,二、材料题21读图说史(6分)(1)图一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什么?(1分)它的设计者是谁?(1分)(2)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的谁改进了造纸术?(1分)(3)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图三中人物被称为“医圣”,请写出他的名字和他的医学著作。(2分)(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编著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什么?(1分)22.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境内各民族不断冲突、交融,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华夏始源】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1分)【冲突不断】材料二:为抵御犬戎,秦修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延袤万余里。(2)材料二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①改为;②改为。材料三: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3)材料中的“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谁?(1分)材料中的“前秦”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1分)这一“流亡政府”打败苻坚北方联军的著名战役是什么?(1分)材料四如右图(4)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称右图中的事件为“凿空之旅”,第32页共32页,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五: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遗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后汉书・光武帝纪下》(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写出光武帝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1分)(6)东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西晋末年,造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是什么事件?(1分)23.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发展举世瞩目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2分)材料二:管仲(公元前723—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2)材料二中“华夏第一相”辅佐了哪位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主?(1分)材料三:政治方面: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济方面:;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摘编自人教社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3)横线上,请你写出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1分)材料四: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激励着人们“勇于公战,'?(1分)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材料五:第32页共32页,(5)依据材料五,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1分)(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24.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左传》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1分)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1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1分)材料中的“寡人”最终决定把“名号”更为什么?(1分)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1分)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1分)第32页共32页,答案卷Ⅰ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ADDADDBCDCBBBDBAAD卷Ⅱ非选择题21、(1)都江堰李冰。(2)蔡伦。(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4)《齐民要术》22、(1)炎帝和黄帝(2)①犬戎改为匈奴②嘉峪关改为临洮(3)司马睿氐族淝水之战(4)张骞出使西域(或张骞通西域)(5)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6)八王之乱23、(1)铁器牛耕(2)齐桓公(3)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使鲜卑族汉族化(或使其民族整体的汉化)(6)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4、(1)分封制宗亲和功臣(2)公元前221年皇帝郡县制(3)主父偃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第32页共32页,第32页共32页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165098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